亚洲色欲综合色欲网_狂野欧美经典黑白配天天视频_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播放_中文字幕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97

海水提鈾從“實驗室”走向“海洋”

2021-06-28 16:55  來源:《中國科學報》  瀏覽:  


用于海水提鈾的膜組件。

30萬噸海水才有1公斤鈾,不亞于“大海撈針”。正是考慮到成本過高等問題,社會對海水提鈾可行性的質疑一直存在,但這并沒有影響科學研究的進程。近年來,隨著核電的快速發(fā)展,關于海水提鈾的研究成果越來越多,但工程化海水提鈾的低成本解決方案卻寥寥無幾,更多研究成果僅停留在實驗室階段。

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簡稱上海高研院)綠色化學工程技術研究與發(fā)展中心研究員姜標團隊研究海水提鈾近十年。不久前,該團隊通過產學研合作,提供了一種海水提鈾低成本解決方案,有效推進海水提鈾從“實驗室”走向“海洋”。

從一次偶然到上百次工藝驗證

談及為何涉足海水提鈾研究領域,姜標稱:“是一次偶然。”

2011年,中國科學院部署啟動“未來先進核裂變能—釷基熔鹽堆核能系統(tǒng)(TMSR)”戰(zhàn)略性科技先導專項(A類),姜標是項目組成員之一。他帶領團隊利用先進的納米技術分離提取用于冷卻劑與核燃料溶劑的鋰同位素。

核與鈾總是“形影不離”。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姜標突發(fā)奇想:“既然利用納米技術可分離提取鋰同位素,是否也能提取鈾?”

在那時,包括姜標在內的科學家很清楚,陸地鈾資源難以滿足未來核電的發(fā)展需求,必須找到補充或可替代方案。最終,姜標團隊證明他的設想是可行的,但他們并不滿足僅限于實驗室中。

成本高一直是海水提鈾難以解決的問題,材料和海洋工程是兩個主要制約因素。

降低材料成本是第一步。“需要找到可規(guī)模化生產的低成本、鈾吸附性能良好的吸附材料,并加工成可海試實施的形式。”項目負責人之一、上海高研院副研究員李繼香說。

為此,姜標團隊基于靜電紡絲技術,成功制備了鈾吸附速率快、吸附容量高、離子選擇性好的納米纖維功能膜。近10年間,他們完成了從實驗室膜片到工業(yè)膜組件的批量生產,開展了上百次模擬循環(huán)吸附/脫附工藝驗證。

姜標解釋道,工藝驗證的目的有兩個:一是測試使用壽命,這是降低材料成本的關鍵;二是證明材料是環(huán)保的,避免對海洋造成污染。

其間,姜標團隊得到中國科學院重點部署項目“鹽湖鹵水若干戰(zhàn)略性元素提取”的支持。該項目針對鹽湖資源綜合利用,以國家戰(zhàn)略元素鋰、硼和鈾的提取為目標,支撐戰(zhàn)略性先導科技專項(釷基熔鹽堆核能系統(tǒng))和地方特色經濟發(fā)展,姜標團隊同樣是項目單位之一。

提取的鈾從近20克到公斤級

基于“鹽湖鹵水若干戰(zhàn)略性元素提取”項目,姜標團隊先在青海省察爾汗鹽湖“小試牛刀”。相比于海洋,鹽湖的鈾含量更高,但鹽分也高。雖然試驗成功,但湖上的基礎設施因鹽分過高而損毀,他們投放了10個膜組件,只收回兩個。不過,這次“小試牛刀”奠定了他們開展海水提鈾的信心。

“一根1米高圓柱形工業(yè)膜組件的有效吸附面積可達6600多平方米,相當于一個足球場那么大。”姜標對記者說。

海洋工程成本高是姜標團隊開展海試試驗要突破的一道坎,也是最令他們頭疼的問題。據(jù)介紹,要建設海試試驗基礎設施需要花費數(shù)百萬元,但對于經費有限的科研團隊來說,這樣的做法并不劃算。

2018年,姜標團隊同福建某地政府合作,首次在東海海域開展小規(guī)模海水提鈾海試示范,在一個月內成功獲得近20克天然鈾。

2019年11月,姜標團隊借助產學研合作的形式,在南海海域建設了近400平方米功能納米膜公斤級海水提鈾海試試驗平臺以及配套改性和洗脫平臺,完成了10余噸提鈾組件及平臺裝配和加固改造。近兩年,他們在該海試試驗平臺上完成了100余支膜組件的海試投放和循環(huán)吸附試驗。

值得一提的是,該團隊還建立了完整的鈾吸附/洗脫/活化技術體系,并進行了技術經濟性評估。

“我們利用功能納米膜,已經成功從海水中提出天然鈾。”姜標表示,陸地鈾資源提取成本為150美元/公斤,“如果功能納米膜使用次數(shù)增加,海洋污染可以減少,全生命周期鈾提取量可以增加,海水提鈾成本便可與陸地鈾礦相當”。目前,他們正與中核集團旗下核電運行研究(上海)有限公司合作,完善海試工程實施技術。

姜標坦言,真正海試試驗并不容易,如海洋污染對材料的影響非常大。為此,他們不得不重新回到實驗室,改進材料,提高其抗污染能力。除此之外,還有季節(jié)風、洋流等因素對材料的影響。

不過,基于目前海試試驗的進展,姜標對實現(xiàn)具備海水提鈾連續(xù)生產能力的目標很有信心。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合作媒體、機構或其他網站的信息,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jù)。本網內容如有侵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告之,本網將及時修改或刪除。凡以任何方式登錄本網站或直接、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
相關推薦
揭開“人造太陽”神秘面紗 核科普新書《托起明天的太陽》進校園

揭開“人造太陽”神秘面紗 核科普新書《托起明天的太陽》進校園

12月13日,在位于四川樂山市的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內的中國核聚變博物館,獻禮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的科普新書《托起明天的太陽》首場進校園暨核科普活動舉行。中核集團核工業(yè)西南物理研究院副院長陳慶川作新書推介并贈書,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柯崎主持活動。
海南自由貿易港與核技術應用高峰論壇在海南順利召開

海南自由貿易港與核技術應用高峰論壇在海南順利召開

12月9日,由中國核學會主辦、昌江黎族自治縣人民政府、海南核電有限公司、中國核學會應用技術研究院聯(lián)合承辦的海南自由貿易港與核技術應用高峰論壇在海南昌江成功舉辦。
俄為未來核能產業(yè)研發(fā)超級反應堆|創(chuàng)新連線·俄羅斯

俄為未來核能產業(yè)研發(fā)超級反應堆|創(chuàng)新連線·俄羅斯

俄國家原子能集團官方采購網站發(fā)布消息稱,俄專家在未來數(shù)年里著力開發(fā)出一種為建造創(chuàng)新高效核反應堆項目的基礎技術。
中核集團福清核電6號機組開始裝料

中核集團福清核電6號機組開始裝料

11月6日,記者從中核集團獲悉,繼華龍一號海外示范工程巴基斯坦卡拉奇3號機組熱試成功之后,當天,隨著第1組燃料組件入堆,華龍一號示范工程第2臺機組——中核集團福清核電6號機首爐燃料裝載正式開始,標志著該機組進入主系統(tǒng)帶核調試階段,向建成投產邁出了重要一步。
什么是核廢料?核廢料去了哪里?

什么是核廢料?核廢料去了哪里?

我們可以利用核裂變來發(fā)電,但同時也會產生核廢料。這些核廢料可以安全地儲存,直到最終衰變,然后安全處理。

推薦閱讀

熱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