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或進一步利好中國光伏產品出口。
因能源危機,歐洲迫切需要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但目前持續(xù)的高電價,將阻擋本地光伏制造項目的發(fā)展腳步。
日前,能源研究機構Rystad Energy發(fā)布的報告指出,歐洲的可再生能源供應鏈受到電價飆升的威脅,25%的太陽能和電池制造能力面臨擱淺風險。
Rystad Energy的研究表明,隨著經營成本上升,一些運營商將暫時關閉或放棄能源密集型生產設施。除非電價迅速恢復到正常水平,否則35 GW的太陽能光伏制造和2000 GWh的電池制造能力將被制約。歐洲通過提高可再生能源發(fā)電裝機容量和電動汽車(EV)使用量來減少對進口化石燃料依賴的計劃,也可能因此流產。
Rystad Energy的能源服務研究主管Audun Martinsen稱,高電價不僅對歐洲的脫碳努力構成重大威脅,還可能導致歐洲對海外制造業(yè)有更多依賴,這是歐洲各國政府應急于避免的。
“如果歐洲大陸要堅持包括REPowerEU計劃內的目標,建立可靠的國內低碳供應鏈至關重要。但就目前情況而言,這處于嚴重危險之中。”Audun Martinsen表示。
自俄烏沖突爆發(fā)以來,俄羅斯輸往歐洲的天然氣流量大幅削減,疊加夏季多輪熱浪與嚴峻的干旱,8月下旬以來,歐洲的天然氣價和電價屢創(chuàng)歷史新高。直至近日,歐洲電價有所回落。
歐洲電力交易所數據顯示,8月下旬,法國、德國的交易電價一度高達645.54歐元/兆瓦時(約合人民幣4.5元/度)和624.34歐元/兆瓦時(約合人民幣4.4元/度)。
截至10月15日,法國、德國日前進行的電力競拍均價為159.17歐元/兆瓦時(約合人民幣1.1元/度)和156.63歐元/兆瓦時(約合人民幣元1元/度)。這一價格仍處于歷史高位。德國當前電價較去年同期上漲超三倍。
電價上調將抬升光伏產品的成本中樞。光伏制造環(huán)節(jié)用電量較大,例如,電費占硅料環(huán)節(jié)成本的約四成;占硅片全工序加工成本的約15%。
今年5月18日,歐盟委員會公布了名為“RepowerEU”的能源計劃。該計劃提出,將歐盟“減碳55%”政策組合中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的總體目標,從之前的40%提高到45%。
REPowerEU計劃旨在2022年底將歐盟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減少2/3,到2027年徹底擺脫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
歐委會計劃到2025年,將歐盟內的光伏裝機容量提高至320 GW,較2020年翻番;2030年的光伏裝機容量將達到600 GW,成為歐盟主要的電力來源,其中超過一半來自屋頂太陽能產能。
預計到2027年,歐盟新增光伏產能可每年抵消9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消費量。
在實現(xiàn)天然氣脫鉤的REPowerEU計劃中,光伏、風電的權重共占到約20%。但目前歐洲太陽能的制造能力,僅約占全球總產能的2%。
國際能源署(IEA)在8月一份報告中指出,現(xiàn)有光伏制造的成本競爭力,是供應鏈多元化中的一個關鍵挑戰(zhàn)。
IEA稱,中國是制造光伏產品最具成本競爭力的地點。中國的成本比印度低10%,比美國低20%,比歐洲低35%,主要因能源、勞動力、投資和間接費用等存在巨大差異。
中國有著較為完整的光伏產業(yè)鏈產能,今年上半年,在需求的刺激下,中國光伏產品出口再創(chuàng)新高。
據央視財經10月報道,2021年,中國為全球市場提供超70%的光伏組件,光伏組件產量連續(xù)15年位居全球首位。
中國光伏行業(yè)協(xié)會數據顯示,2022年1-6月,中國組件出口額達到220.2億美元,同比翻倍。該協(xié)會稱,受到俄烏沖突影響,歐洲對光伏的需求再度攀升,歐洲市場需求從二季度開始大幅提升,占國內組件出口量的一半以上。
海關出口數據顯示,中國上半年出口組件78.7 GW,同比增長102%。其中,歐洲累計從中國進口組件42.4 GW,同比增長137%。
PV InfoLink最新統(tǒng)計稱,1-8月,歐洲累計進口中國組件60.1 GW,同比增長127%。
隨著歐洲持續(xù)推動能源轉型,或進一步利好中國光伏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