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奧巴馬成功連任美國總統(tǒng),中國暫且走出了美國鷹派代表、共和黨人羅姆尼獲勝可能激生的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陰影。先前羅姆尼在競選過程中曾聲稱,如若競選成功,將在上任首日宣布中國為匯率操縱國。從競選落敗的羅姆尼也受到很多美國民眾擁護就可看出,保護主義,特別是針對中國的保護主義,在美國并不缺乏市場。
實際上,中國的確正受到保護主義的沖擊。商務部前不久發(fā)布的《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2年秋季)》就指出,中國是貿易保護主義的最大受害者,2012年前三季度,中國出口產品遭遇國外貿易救濟調查55起,增長38%,涉案金額243億美元,增長近8倍。另外,據英國智庫“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的“世界貿易預警”項目監(jiān)測,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fā)以來,全球40%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針對中國。
中國為何成為貿易保護主義的最大受害者?這個問題可分解為兩個問題:一是保護主義緣何逆潮涌動;二是保護主義緣何劍指中國。實際上,這兩個問題息息相關。
先看第一個問題。全球范圍內,保護主義抬頭的根本原因有三:首先,全球經濟增長失速導致國際貿易國內化。據IMF預測,2012年美國和歐元區(qū)的增長預估值為2.17%和-0.21%,均低于1980年以來2.62%和2%的年均增速。增長放緩導致就業(yè)形勢嚴峻,美國和歐元區(qū)最新失業(yè)率高達7.9%和11.6%,當局在保增長、促就業(yè)方面面臨極大的內部壓力。在總需求萎縮的背景下,為了將更多需求留在國內,歐美國家國際貿易國內化的傾向日趨明顯。
其次,政策救贖透支乏力導致以鄰為壑。金融危機和經濟失速背景下,全球經濟復蘇的整體利益規(guī)模正悄然縮水,國際貿易總量增速明顯下滑,據IMF預測,2012年全球貿易增速僅為3.2%,不僅遠低于前兩年的5.8%和12.5%,還低于1980年以來5.68%的貿易擴張均速。在次貸危機和債務危機連番沖擊后,全球各國政府的政策菜單大幅縮水,財政政策受制于債務風險,貨幣政策受制于可用空間,使用保護主義大棒保護自身的國際市場利益成為必然選擇,給競爭性貨幣貶值和貿易保護主義培育了溫床。
另外,合作約束形同虛設導致博弈失衡。建立在比較優(yōu)勢基礎上的國際貿易,理論上能帶來集體利益改善的結果,卻未必符合每個國家的個體利益和當前訴求。而個體理性導致集體非理性,很大程度上還要歸因于合作約束的無效或缺失。一方面,WTO規(guī)則不具有硬約束,允許成員國利用其有關協議反擊遭到的不公平待遇,為部分國家以公平之名行保護主義之實留下了余地;另一方面,G20等多邊溝通協作機制大多流于形式,缺乏實質內容,難以對保護主義形成有效制約。
再看第二個問題。日趨抬頭的保護主義往往劍指中國,原因有五:
其一,中國經濟的增長引人艷羨。1980年以來,中國經濟實現了10.01%的高速增長,年均增速排名全球184個有統(tǒng)計的經濟體的第三位,中國2011年的經濟規(guī)模是其他9個年均增速排名前十國家GDP總和的47倍。如此龐大的經濟規(guī)模和如此迅猛的經濟增速都充分彰顯了中國經濟的快速崛起,也引起了歐美國家高度關注,在其內部增長壓力急需向外排解的背景下,鶴立雞群的中國更易成為保護主義施壓的對象。
其二,中國出口的增速高企招人詬病。2012年,中國出口增速預估值為8.8%,高于同期全球出口2.85%的增速;1980年以來,中國出口的年均增速為13.73%,更大幅高于全球出口5.71%的年均增速。盡管中國出口的規(guī)模和增速過大很大程度上和中國以加工貿易為主有關,但在以鄰為壑的背景下,保護主義根本無視出口量大利薄的特性,而將體形較大的中國出口視作打擊目標。
其三,中國出口商品數量、種類眾多,較為醒目。盡管隨著中國出口結構調整,2012年1-9月中國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增速低于整體出口增速0.4個百分點,但紡織品、服裝、家具、鞋類、箱包、塑料制品、玩具的出口總量依舊較大,歐美超市中遍布中國商品的現狀沒有改變。這雖然給歐美居民提供了生活便利,但容易給微觀階層帶來一種“中國滲透”的直覺,并使其在經濟萎靡背景下對中國出口保有敵意,而選民政治則進一步導致這種微觀壓力轉化為宏觀層面針對中國的保守主義行動。
其四,中國制造的外部非議依舊較大。隨著中國人口結構變化,劉易斯拐點臨近,中國勞動力比較優(yōu)勢正悄然縮小,人力成本不斷上升,2008-2011年,中國制造業(yè)城鎮(zhèn)單位就業(yè)人員平均工資年均增長14.5%,制造業(yè)農民工月收入年均增長15%。盡管如此,歐美國家對中國制造的傳統(tǒng)印象并沒有根本改變,非議中國出口企業(yè)濫用低廉勞動力、缺乏技術創(chuàng)新、依靠政府補貼,進而不斷對中國制造施加反傾銷、反補貼的保護主義壓力。
其五,中國企業(yè)的反制相對不足。由于剛進入高速成長期和快速崛起期,大部分中國出口企業(yè)對WTO規(guī)則和歐美國家法律、法規(guī)和市場環(huán)境缺乏充分了解和掌握,在保護主義沖擊下,往往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和依法力爭的能力,更缺少相機而動的反制策略,進而使保護主義肆無忌憚。
順著邏輯鏈條進行分析,全球經濟的失速調整、歐美政策的以鄰為壑、中國經濟的醒目增速、中國出口的量大利薄、中國制造的內涵不足與中國企業(yè)的內功不強,共同構成了保護主義肆虐、中國受傷的背景和原因。
有鑒于此,為實現中國外貿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為了更好地應對保護主義的嚴峻挑戰(zhàn),中國有必要做到:
一是以我為主,中國經濟需要以自身經濟結構調整和發(fā)展方式轉型化解外部沖擊,培育內生增長動力,減少對外部需求的依賴;二是以退為進,中國經濟需要在主動放緩增速的過程中實現增長質量的提高,不盲目追求不可持續(xù)的過高增速;三是順勢而為,中國外貿需要順應全球經濟失衡調整和中國經濟轉型發(fā)展的外部環(huán)境,將更多的眼光投向新興市場,將更多的資源配置到高附加值的新興產業(yè);四是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國出口企業(yè)需要把精力更多地從規(guī)模擴張、市場滲透轉向技術創(chuàng)新和品牌樹立,提升自身競爭力;五是據理力爭,中國出口行業(yè)和出口企業(yè)需要更好地掌握應對技巧,適時適度使用反制手段,削弱全球保護主義的可能沖擊;六是包容并蓄,中國宏觀和微觀階層均需要更深、更廣地融入到全球市場之中,加強國際間的溝通協作,夯實互利共贏的基礎。